范存養教授今年88歲,在學會老一輩的人里是年長者,但精神矍鑠,樂觀開朗。談到學會的歷史,津津有味。他提到在制冷和空調兩大領域,上海交大與同濟大學各有專長,相互學習。他回憶起中日兩國空調界的技術交流,深有感觸??粗?017年在同濟大學舉辦的中日建筑環境技術交流三十七周年座談會的珍貴合影,他提起當年的老朋友和往事,記憶猶新。他最后興致勃勃地帶領辦公室成員參觀了整屋的藏書,并展示了書法,令人敬佩。
范老師講到:上海市制冷學會在科研方面主要是制冷和空調兩個大方向,發展也都不錯。制冷以交大為中心,空調以同濟為中心。兩個地方離得很遠,分別在上海的西北和東南。學會過去領導人這方面都很注意,舉辦活動把兩個學校整合在一起,而且相互取長補短。搞空調的人對制冷研究不深,搞制冷的人對空調研究不深,現在也都發展的很好。兩校關系也很好,相互幫助,組織的活動也相互支持。
范老師在81歲高齡,還在繼續工作,主編了《高層建筑空調設計及工程實錄》一書。他說,改革開放以后,城市要發展,低層建筑已經不滿足城市發展要求。在城市中心,有可能的話會考慮建造一些高層建筑。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空調設計也跟著有了這方面的需求。當下高層建筑在國外已經發展一定的水平,有一些相關的圖書和交流活動。
上海的發展,建筑方面同濟在城市建設方面專業比較完整。建筑體系很全面,設備就跟著上去。交大沒有建筑專業,沒有城市規劃,但是他們在制冷領域研究很深。
同國外的交流,同濟大學空調方面多一些。范老師曾經在日本進修,所以與日本空調界方面的關系很好,也推薦了很多學生去日本留學,久而久之,通過師生關系和日本方面的聯系越來越緊密。
當時上海市制冷學會與日本的學會關系也很好,學會多次接待他們訪華。
學會還曾經組織過定期的中日韓的交流,和韓國的關系沒有和日本那么好,這也和三國的文化有關,我國和日本的文字有很多的共通點比較好交流。
國際交流方面,因為地理和文化的原因,和日本交流比較多,老師們也很積極,多了解國際方面的形勢有助于學術的研究。范老師從事專業一開始是由俄國(前蘇聯)回國的留學人士籌辦,但現在與俄國的交流較少。學會老領導陳沛霖就是哈爾濱培養的,知識體系是前蘇聯那邊傳過來的,當時請的外國專家都是蘇聯專家,蘇聯專家培養的這批人就分散到各個學校成為專業的領頭人。
解放以后與英美國家交流很少,改革開放后才漸漸加大交流。中日建交以后,日本和我國的交流非常多。
范老師提到日本的幾個老朋友。同齡的中原信生,是日本名古屋大學的教授,范老師曾推薦了很多學生去那里留學深造。老一輩的井上宇市,日本早稻田大學的教授,著有很多著作。
范老師還提供了一張2017年同濟大學中日建筑環境技術交流三十七周年座談會的珍貴合影。
范老師最后興致勃勃地帶領辦公室成員參觀了一套專門用于藏書的房子,并展示了書法,令人敬佩。
范存養教授簡介
1933年12月出生,1954年畢業于同濟大學建筑設備專業,畢業后留校任教。多年從事供熱供燃氣及通風空調工程教學科研工作;1989年晉升為教授;1987年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學井上宇市建筑設備研究進修,返國后積極從事中日兩國空調界的技術交流;2007年獲日本“空氣調和?衛生工學”學會名譽會員稱號。
范老先生師從于同濟大學暖通專業奠基人巢慶臨教授,是該專業的第一批畢業生并留校任教,直至1996年退休;培養了一大批我國暖通空調專業的杰出人才和專家,可謂桃李滿天下,蜚聲海內外。
他長期從事空氣調節和空氣潔凈技術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空氣潔凈技術、室內空氣品質、熱泵應用技術、區域集中供暖供熱和大空間及高層建筑空調等,應該說范老先生是我國現代電子工業潔凈技術的奠基人、大空間及高層建筑空調研究的學術權威,是南方地區區域分布式供冷供熱的積極推動者。范老先生在退休前后更多地關注能源與環境的研究和中國制冷空調行業的發展。
范老先生在教書育人的同時,還研究出版了數本專業書籍和教材。
由他主編的書籍和教材有《供熱、供煤氣及通風安裝工程》、《空氣調節》(上下冊)(同濟大學編印教材)、《凈化空調設計參考資料集》(同濟大學內部發行)、《生物潔凈技術的原理與應用》(上下冊)(同濟大學內部發行)、《大空間建筑空調設計及工程實錄》(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參與編寫的有《高層建筑設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土木建筑詞典》(中國辭書出版社)、《空調用熱泵技術及應用》(機械工業出版社)、《簡明空調設計手冊》(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實用制冷技術手冊》(機械工業出版社)、《家用中央空調實用技術》(機械工業出版社)、《燃氣空調技術及應用》(機械工業出版社)、《辭?!?、《醫院感染學》
合譯的著作有《空調調節手冊》(日文)。
這些成就奠定了范老先生在當代我國暖通空調界泰斗級專家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