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動態
“制冷節”——上海地區冬季供暖技術論壇會召開
發布時間:2012-12-18
近日,由上海市制冷學會空調熱泵專業委員會與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建筑設備與環境分會上海市委員會共同舉辦的“關注民生----上海地區冬季供暖技術論壇會”在上海舉行,來自設計院、高校、企業等相關專家和行業媒體參加了會議。 參加會議的有上海設計院的壽煒煒、何焰,華東設計院的楊國榮、葉大法,同濟設計院的徐恒、潘濤,第九設計院的朱乃鈞、朱偉民,同濟大學的張旭、于航、周翔、龍惟定,以及上海建科院、中國建研院上海分院相關專家。參加會議的企業有大金、豐盛能源、威能、克萊門特、EET、上海意利法。
本次技術論壇會由壽煒煒總工主持,與會的30名專家對上海地區冬季供暖現狀及解決途經進行技術研討。
會上,同濟大學張旭教授做了題為“長江流域住宅供暖技術方案探討”的報告,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采暖是人類的基本需求;長江流域供暖現狀調研與分析;供暖產業鏈分析;供暖技術方案及存在問題探討等。張教授對報告進行了總結,他認為,1、采暖是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2、目前長江流域生活模式處在欠消費階段,未來可能會有階躍型快速增長;3、現有分散式供暖技術中,按照我國能源結構1)直接電采暖不經濟,效率低 ;(2)分體式空調器采暖間歇調節方便,采暖價格便宜,效率高,房間熱分層明顯,人在不同房間活動,溫差比較大,熱舒適性較差;(3)壁掛爐+ 地板輻射地暖,連續供暖舒適性好,溫度分布均勻,輻射末端能利用低品位能源,但存在安全性,且運行費用較高,且有小區局部排放的問題 ;熱泵型熱水器+地板采暖,效率較高,供暖費用較省,但熱水溫度受限制,可能有厭氧菌繁殖的問題,技術還有待進一步改善;4、 該地區住宅的供暖仍然將維持用戶分散式供暖的形式,部分空間部分時間的采暖行為模式和較低的采暖能耗仍然將是該地區的特點,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采用連續供暖的住宅將增加,高效率低能耗的分散式熱源,是解決該地區供暖的關鍵技術。
來自設計院專家就南方地區尤其是上海地區冬季采暖所面臨的問題進行了闡述,第九設計研究院的朱乃鈞認為用工業用電1.1元/度為居民提供供暖服務非常的不恰當,還有計量方法方面的考慮,應鼓勵改善生活、收費方式,另外怎樣增加地暖的可調節性也應該多研究。上海建科院對建筑能耗方面的研究,研究了適宜上海地區建筑節能的路線,對上海地區居民的采暖行為等各種數據和與會人員進行了分享。同濟大學的周翔老師也就所研究的課題,就長江地區住宅能耗的調研進行了匯報。同濟大學的于航院長肯定了上海地區有冬季采暖的需求,她著重強調說,按年齡而言,年齡大的溫度的耐受性越弱,冷刺激造成老年人發病率較高。同濟建筑設計院的徐恒認為,上海地區的采暖應參考全年氣候條件類似的城市武漢,就武漢地區的采暖情況和上海供暖的解決之道進行了闡述。
來自大金、豐盛能源、威能、克萊門特、EET、上海意利法的專家就本企業的產品在上海地區供暖的優勢和特點,結合成功案例以及研究的數據和與會的專家進行了分享。
最后,同濟大學龍惟定教授對本次論壇進行了總結,他認為,上海地區有供暖的需求,因為耐受溫度、是一個受多因素、多條件影響的問題。人體對“冷耐受”的室內下限溫度和“熱耐受”的上限溫度,分別為11℃和32℃。老年人耐受的夏季室內日平均溫度29.6℃,冬季14.1℃。因此,冬季供暖不僅是求舒適,更是求健康、求生存。解決上海地區供暖能源問題應該從幾方面入手,第一,節流。改善圍護結構,增加內壁溫度,降低設定溫度。第二,開源。工業能源的轉移。技術多元化,在保證民生的前提下講節能,不能沿用北方高品位能源降低品位供暖的技術路線,一定是以少量高品位能源拉動低品位能源,或者是以少量化石能源拉動可再生能源。